九游体育浙A孙杨、浙B汪顺、浙C潘展乐:浙江“泳军”为何这么强

2024-08-05 20:43:55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九游体育8月1日,来自浙江温州、还不满20岁的潘展乐夺得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冠军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,这是中国游泳运动员首次在100米自由泳项目中获得奥运金牌。

  当地时间2024年7月31日,法国,巴黎奥运会男子100自由泳决赛,潘展乐打破世界纪录夺冠。视觉中国 图

  赛后,一段10岁的潘展乐在参加2014年浙江省运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“(未来的目标是)比孙杨快”的视频在网上热传。

  网友还注意到,泳坛名将、奥运金牌得主孙杨是杭州人,东京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汪顺来自浙江宁波。于是,一个段子产生了:“浙A孙杨,浙B汪顺,浙C潘展乐,压力给到了浙D……”

  有网友接力:“浙D:我有朱志根教练”。汪顺九游体育、孙杨的教练朱志根是绍兴人,曾两获“全国十佳教练员”。

  浙江“泳军”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九游体育。中国游泳协会官网公布的巴黎奥运会参赛名单显示,中国游泳队31名运动员中,叶诗文、余依婷、吴卿风、柳雅欣、孔雅琪、汪顺、徐嘉余、潘展乐、费立纬9人为浙江运动员,来自杭州、宁波、温州、绍兴、衢州、丽水,集齐了浙A、浙B、浙C、浙D、浙H、浙K。

  公开资料显示,浙江省游泳队组建于1959年,近20年来逐渐成为中国游泳的“顶梁柱”,涌现出陈桦、罗雪娟、杨雨、吴鹏、汤景之、吕志武、孙杨、叶诗文、汪顺、徐嘉余、毛飞廉、李朱濠、傅园慧等一大批高水平运动员,以及张亚东、朱志根、徐国义、楼霞、李孟钟、李雪刚等优秀教练员。

  据《浙江日报》报道,1994年省游泳办公室成立,确定了游泳人才的管理、选拔、输送以及项目建设的整套扶持措施和管理体系。2012年,浙江树立了“大游泳”理念,举全省之力优化配置人才、赛事、科研医疗、信息等资源。

  业余训练和竞赛体系是驱动浙江游泳发展的双引擎。2012年开始,浙江业余游泳运动员新注册人数以每年约200人的速度增长,在训人数以每年约800人的速度增长。到2016年,新注册人数1503人,在训人数5985人,形成“大梯队”。

  浙江“泳军”数量多,实力更强,打破过多项世界纪录,创造了多个“第一”。从中国泳将首次参加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至2020年东京奥运会,中国队在游泳项目上获得16枚奥运金牌,其中7枚来自浙江。

  2004年,杭州的罗雪娟在雅典奥运会女子100米蛙泳决赛中夺冠,成为浙江第一位游泳奥运金牌获得者。

  2012年,杭州的孙杨、叶诗文揽下伦敦奥运会中国队获得的5枚金牌中的4枚。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冠,成为中国第一个男子游泳奥运冠军,又在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摘金。叶诗文获得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、2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,16岁就成为中国游泳史上首位奥运会、长池世锦赛、短池世锦赛、亚运会冠军的满贯选手。

 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,孙杨、徐嘉余、傅园慧三位浙江运动员在20分钟内摘得金银铜牌,孙杨获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,成为中国首位连续两届奥运会摘金的游泳运动员。

  除了奥运冠军,浙江“泳军”也多次揽下亚运会、世锦赛、全运会奖牌。温州的徐嘉余在雅加达亚运会上摘得5金,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获得男子仰泳个人、团体等5枚金牌,被称为“五金店主”。杭州的傅园慧曾获2015年喀山世锦赛女子50米仰泳、女子4×100混合泳接力冠军,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女子100米仰泳季军,是中国女子仰泳第一个登上奥运领奖台的选手九游体育。

  浙江泳坛为何人才辈出?《体育科学》2017年刊登的论文《中国游泳“浙江现象”及形成机制探究》认为,关键是培养体制、机制的创新。

  好苗子从娃娃抓起。“教练员走出去,到各区幼儿园、小学选材,选材面广了,出苗子的几率高。” 曾任杭州体育局局长的赵荣福曾这样解释。

  孙杨、叶诗文就是在幼儿园时被启蒙教练慧眼发掘的,徐嘉余、潘展乐、柳雅欣等也在六七岁时就被选入少年游泳学校。浙江省体育局群体处原处长扬平原打过一个比方:在水乡浙江,每一位教练,每一支队伍,每一所体校都是游泳爱好者的“岗哨”,好苗子时刻可以被发现、挖掘、培养、输送。

  选中了苗子,培养、筛选机制同样重要。据《中国教育报》《新闻晨报》报道,孙杨的启蒙教练、杭州市陈经纶体校国家级教练朱颖介绍,20年多前开始,每个刚进体校游泳队的小队员都要经历“长距离、低强度”的体能储备训练,每堂课训练量在5000~6000米,有氧训练占70%左右。筛选机制是梯队式培养:新的血液进来,好的苗子留下,从初级班到中级班逐级筛选,最终进入高级班的比例为1%。

  省内的比赛也成为小队员的试金石。据《中国教育报》报道,2003年开始,浙江有“月月积分”游泳大奖赛,组别从10岁到16岁,每月一次。此外,每年的“迎春杯”以及省少儿游泳比赛也是教练观察小队员的重要比赛。

  浙江“泳军”的崛起也离不开优秀教练的付出。据《浙江日报》2017年报道,1990年代,朱志根、张亚东、李孟钟等中青年教练加盟浙江泳坛一线,后来又增加了徐国义、楼霞、李雪刚等。2010年,浙江邀请外国知名教头、科研人员讲课指导,引进先进的训练理念和管理方法,一批年轻教练还赴德国学习,吸收先进经验。

  人才选拔之外,浙江也重视后备人才培养,通过体育教育政策的颁布、游泳场馆的完善、举办比赛等,使全省形成爱游泳的氛围,植入“游泳基因”。

  据《中国游泳“浙江现象”及形成机制探究》一文,浙江省教育厅、体育局2003年颁布《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大力开展游泳活动的通知》,要求学生人人学会游泳,其考量是浙江地处水乡,雨季洪水多发,学游泳可以提高学生的户外生存技能和溺水自救能力。该政策的出台,无意间促进了儿童、青少年游泳人口的大幅增长。澎湃新闻()注意到,随后,多地将游泳纳入中考体育可选项目,促进了校内游泳课教学普及和校外业余游泳培训发展,也促进了学校游泳场馆等的建设、提升。省体育馆官网公布的2023年体育场地统计显示,全省有游泳场地3288个。

搜索